资讯>详情
近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公布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申报指南的函》。 点击图片 放大观看
浙江航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品牌“浙科”)申报的重点领域校企合作项目,人力资源提升项目,就业实习基地项目和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共25个项目经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审议予以通过。
浙江航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共获批25项 欢迎各院校积极与浙科接洽申报 省份 单位名称 项目类型 主要专业 浙江省 浙江航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重点领域校企合作项目 计算机类,机械设计制造类,电子信息类 浙江省 浙江航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 提升项目 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电子商务类,机械设计制造类,经济与贸易类 浙江省 浙江航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就业实习 基地项目 计算机类,电子商务类,电子信息类,经济与贸易类,机械设计制造类,农业类,旅游管理类 浙江省 浙江航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 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电子商务类,机械设计制造类,农业类,旅游管理类 浙江航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航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品牌浙科),是一家集科研、软件开发、设备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典型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的科技型综合性人工教育及移动互联网高新科技企业,在科技领域建立起了近二十年的品牌声誉。 多年来,公司在高校实验室软件研发方面,成功研发了汽车、经管类、航天航空、护理、新能源等专业70余套教学实训、虚拟仿真平台及16个竞赛大平台。 重点领域校企合作项目 项目内容 01 (1)项目合作时间1学年及以上。 (2)公司为合作高校“大数据、虚拟现实VR、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装备”等专业大学生提供科研机会和就业岗位,并给予全方位支持。 (3)公司与高校建立校企联合科研基地,组织科研团队专攻国家重点领域课题研究,积极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探索符合双方发展方向的科研成果,促成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4)公司优先到高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协同高校为应届生搭建就业平台,为国家发展重点领域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5)设立专项基金促进在重点领域方向的全国大学生参与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大赛,鼓励高校学生投身重点领域就业。 申报条件 项目面向“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或开设大数据、虚拟现实VR、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装备专业2年以上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他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每届相关专业毕业生不低于500人。 高校在重点领域学科的师资力量、科研成果说明情况。 根据校企联合科研基地和招聘活动需求,高校每年向公司推荐100名以上毕业生。 高校具备承办省、市级大赛的硬件条件和相关经验。 建设要求 建立校企联合科研基地,提供必要的场地等硬件条件和必要的科研师资团队支持科研基地建设,与企业共同参与重点领域专业课题研究和产品研发,共享科研成果。 高校与公司应共同制定科研助理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设置科研助理岗位的相关标准,明确科研助理经费开支的相关管理要求。 高校主动对接公司校园招聘,条件允许可共同举办重点领域专业人才招聘会,优先向合作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 由企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校方组织和承办省、市级大赛,动员优秀学员参与,并且依托师资力量给予参赛学员相关指导和培训。 人力资源提升项目 项目内容 02 (1)项目合作时间1学年及以上。 (2)双方定期互派工作人员开展挂职交流,协同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行业发展、团队建设等专门研究,深化互利合作和流程再造。 (3)公司与高校建立定向招聘关系,优先到协议高校举办校招活动,录取特色班学生,打造人才工作站或专门人才基地。 (4)公司与高校合作举办人力资源专门研讨会,或设立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形成紧密的人才供需对接关系,提高公司人力资源建设水平。 申报条件 项目面向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他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均可申报。在校学生规模不低于1万人,专业教师硕士、博士总占比不低于75%,以及师资、办学成效等情况说明。 根据国家对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活动的有关规定和具体需求,公司每年至少到协议高校举办2次“双向选择”校园招聘活动,高校每年向公司推荐200名以上毕业生。 高校聘请公司有关专家担任高校学生职业导师,动员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公司人力资源建设及产品研发,为企业员工提供相关培训。 建设要求 公司在高校挂牌人才培养基地,每年公司到高校开展两次校招活动,除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以外,应落实特色班学生就业。 公司为合作高校师生提供参与行业论坛、行业交流活动机会,贡献行业相关专家和技术资源,参与项目实施。 高校主动对接公司校园招聘,条件允许可共同举办行业或区域人才招聘会,优先向合作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 公司与高校每年开展为期不少于2周的人员挂职交流,合作举办1场人力资源专题研讨班。 就业实习基地项目 项目内容 03 (1)项目合作时间1学年及以上。设立“新浙科云应届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每年接纳特色班以及有关高校学生进企业,针对企业生产、业务环节对学生进行实战实操,同时,以企业项目为设计课题,派出企业专家对学生开展实习指导。 (2)主动向高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在学生社会实践、就业等方面,为协议高校学生提供便利与支持。 申报条件 项目面向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他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可申报。在校学生规模不低于1万人,专业教师硕士、博士总占比不低于75%,以及师资、办学成效等情况说明。 高校应开设“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虚拟现实VR、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装备、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专业或相关专业2年以上,每届相关专业毕业生不低于500人。 公司会同高校开展实习生培训管理。高校安排专人负责,每月至少现场看望学生1次(由公司安排食宿),协助公司做好违规违纪学生及其他事项处理,确保完成相应实习计划。 高校按照协议配合办理学生实习手续,会同公司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由公司出具相应证书,并优先落实就业岗位。 建设要求 设立“新浙科云应届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为协议高校学生设立实习实践岗位,包括场地、岗位、师资等情况。 双方共同拟定就业实习方案:包括实习周期、能力培养目标、实习实践项目、实习要求、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等。 公司为协议高校学生设立实习或社会实践岗位,结束后颁发相应实习证明或证书。 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 项目内容 04 (1)项目合作时间1学年及以上。开设3个“新浙科云”特色班,拟从各高校“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虚拟现实VR、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装备、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专业中遴选优秀学生,每班计划培养约25人,可优先推荐至公司进行实习与就业。公司将协同高校科学合理制定人才定向培养方案,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度,定期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确保学习质量。 (2)校内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国际贸易、商业银行、电子及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累计总课程学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其中实操占比70%以上,部分课程可由公司和学校共同开发。 (3)设立职业导师。由高校和公司专家共同担任大学生职业(专业)导师,设计对应课程,引入公司内部职工培训方法,共同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业务培训和就业研究,助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帮助高校人才高质量就业。 申报条件 项目面向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他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均可申报。在校学生规模不低于1万人,专业教师硕士、博士总占比不低于75%,以及师资、办学成效等情况说明。 高校应开设“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虚拟现实VR、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装备、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专业或相关专业2年以上,每届相关专业毕业生不低于500人。 高校负责招生、教学、学籍管理,提供必要的场地等硬件条件支持,按时向企业提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详细情况,出具学生评估报告,每学期结束前能够提供当前学期总结及下学期计划。 高校同意企业参与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设置,以开放的态度共同研制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为专业课程设计和职业能力培训提供必要的师资和专业支持。 建设要求 根据公司用人需求,实施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详细教学计划及课程大纲。 制定培训计划,配合公司开展关于“跨境电商”、“大数据”、“虚拟现实VR”、“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装备”、“智慧农业”和“智慧旅游”7个专业的培训,每个专业培训时间不少于14个工作日;安排不少于200名学生分批次前往公司实习1个月,会同开发实践案例30个。 职业导师项目方案或执行报告,可以论文形式呈现。 申报指南 申报者应在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平台 (https://www.ncss.cn/jyyr )注册教师用户,填写申报相关信息,并下载《2023年第三期浙江航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申报书》进行填写。 项目申报人须在平台项目申报截止时间前将加盖教务处或科研处公章的申请书形成PDF格式电子文档(无需提供纸质文档)上传至平台。若有任何疑问,请与企业项目负责人联系。 企业项目负责人:李经理 电话:19357216536
第三期浙江航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申请书 .docx
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申报指南汇总表 (1).docx